專線、IPLC 與 IEPL 其實是按照服務和接入方式來區別的。這三者表現出的層級關係主要是通過不同標準和協議定義的網絡連接形式。
從一個廣義角度解釋,「專線」其實是一個大類,它涵蓋了所有臨時或長期租用,為點對點或者點對多點通信提供的通信線路。在這個大類中,IPLC 和 IEPL 可以看作是「專線」的子集或者說是更具體的實現方式。
IPLC,或者說國際專線,它是一種點對點的全程租賃服務,這種服務是基於 PDH 或者 SDH 技術,符合 G.703、G.704 或者 G.707 標準。IPLC 主要提供在兩個用戶之間穩定的線路帶寬,能夠滿足長距離和超大帶寬需求。
相比於 IPLC,IEPL 則是一種基於乙太網的專線服務,它基於 MEF(Metro Ethernet Forum)的標準。IEPL 的一大特色就是其透明度,說明其可以看見在乙太網鏈路上傳送的業務數據。IEPL 是包括點對點或者多點對多點的一個公用網絡接入的服務,基本上,IEPL 提供了擴展企業的區域網(LAN)從一個地理位置到另一個地理位置的能力。
當然,與 IPLC 相比,IEPL 支持更為廣泛的業務類型和更好的網絡質量保證,而且支持的業務種類也更加豐富。
為了更直觀的理解,我們可以將 IPLC 看作是一種相對傳統的、基於電信級別的點對點傳輸服務,它主要基於 PDH/SDH 技術,為用戶提供了穩定的全程專用線路帶寬。因此 IPLC 在提供跨國數據傳輸方面有著很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其並不涉及到任何的網絡層面的路由選擇或者數據封裝的問題,所以在 OSI 模型中,它應該處於 Layer 1 物理層的位置。
而 IEPL 則是一個更為先進的概念,它是一種基於乙太網的專線服務,遵循 Metro Ethernet Forum(MEF)的標準。IEPL 提供的不僅僅是點對點的服務,它還能支持多點對多點的通信方式,以及一系列的乙太網服務,它具有更強的網絡透明度和更高的業務適應性,它能傳送的數據包括乙太網幀、ARP 報文等,而這些數據都需要在數據鏈路層進行封裝和解封裝。因此在 OSI 模型中,我會把它劃分到 Layer 2 數據鏈路層。
隨著公有雲的發展,現在企業已經逐步開始轉型使用 SDN 與 SD-WAN 這類軟件定義網絡,以後有空可以再寫一篇文章梳理一下這幾者的關係。